野外实践报告

时间:2023-12-14 09:48:26

总结一句:总的来说,成功背后都有不断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写报告都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您了解报告的写作格式吗?为了方便您,编辑特意整理了与“野外实践报告”相关的各种资料,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请记得关注我们的网站!

野外实践报告【篇1】

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报告人: 蔚霄

实习时间:201x年5月26日——5月31日

实习地点:湖北广水市三潭风景区

实习报告提纲

一、 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二、 实习地简介

三、 报告正文(重点叙述部分,可加页)

1. 采集、认识到的植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不少于30种)。

2. 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不少于30种)。

3. 论述动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策略。 四、实习体会与建议 五、友情提示

1.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野外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2. 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破坏环境和资源是不好的。

实习报告正文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二.实习地简介:

三潭风景区位于广水市区北35公里,北离河南信阳37公里,景区面积52平方公里,有三潭、高贵山金顶、许家冲水库、平靖关古栈道4个游览区,35个游览点。景区气候独特宜人。夏天白日最高气温34度,夜间温度20-25度。景区由于处于南北方交界处,植被及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十分适合作为生物相关专业实习考察地点。 三.报告正文

1.采集认识到的植物种类简介

2.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

野外实践报告【篇2】

1)上统下段西湖组:厚约286米。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石英含砾粗、中砂岩、细中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及楔状层理,常见冲刷面。中部为灰白、白色厚、中厚层石英砂砾岩、粗砂岩、粗中砂岩,粒度粗并多具粒序韵律结构;具水平大型低角度斜交层理。上部为浅灰色中厚、薄层中细砂岩,常夹粉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薄层,多具缓波状层理,向上粒度变细、夹层增多。假整合于唐家坞组之上。在白塔山、天马山--中天竺等地广泛分布。

2)上统唐家坞组:厚约667米,下段为青灰、灰绿、灰紫色石英长石细砂岩、粉砂岩,下部具水平、微斜及波状层理,可见流水波痕,上部层理不发育为一厚层块状层,剖面常具下细上粗的逆粒序韵律结构。中段底部具冲刷面,为灰、灰绿色长石、石英中、细砂岩,岩性单一,层理不明显,有时具低角度交错层理。上段为紫色厚层岩屑石英细中砂岩,向上石英含量增多,粒度变粗并含少量砾石,上部具板状交错层理、流水波浪,并可见冲剧面。该群地层出露在北高峰、天竺山、九溪和六和塔等地。

1) 上统船山组:为灰色含“船山球”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合和燧石条带的灰岩,缝合线较发育,产假希瓦格蜓化石,厚度143米,分布在飞来峰、翁家山、九曜山等地。

2)黄龙组:为灰白、灰、浅肉红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含粉红色方解石细脉,底部为硅质岩,产小纺锥蜓,大齿珊瑚等化石,后185米,分布在玉皇山坡麓、四眼井,水乐洞、龙井等地。

3)叶家塘组:在龙井有舒克贝、圆突贝等化石,厚度为75—110米,主要分布在蛇形山、青龙山、杨梅岭等地。

4)珠藏坞组:厚160—180米。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浅灰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偶夹紫红色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本组以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分选磨圆较差有别于西湖组,砂岩向上增多并粒度变粗。与下伏西湖组整合接触。零星分布在中天竺、龙井、四眼井和白塔岭等地。

1)丁家山组:为黑色硅质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和磷质页岩,含磷结核和铜矿晶体,产腹菊石,菲莉普三叶虫和海绵骨针等化石,厚度大于150米,分布与丁家山、三台山东麓、将台山有零星。

2)茅口组:总体上以含生物灰岩为主,产类标志属化石,分布于南高峰、将台山、凤凰山、城隍山等地。

3)栖霞组:为灰黑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页岩、粉砂岩、泥岩或硅质岩,产米斯蜓、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化石,厚度245米。

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等地,岩性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为凝灰质砾岩,厚度34米,与上覆、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水乐洞为“烟霞三洞”之一,洞中不但奇石嶙峋,更以水景闻名。此洞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以天然巨岩相隔。左面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空间豁然开朗,状若矮屋,为两入口交汇处。

杭州地区地形隶属于我国东南沿海丘陵的以部分,丘陵高度一般载200-300米,最高峰天竺山412.5米,地势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直至淹没于西湖水体,然后于东部大平原相蝉联。目前已处露的地层有:①泥盆纪的西湖组砂岩,岩性坚硬,构成杭州西部外围群山;②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黄龙灰岩、船山灰岩荷栖霞汇演,“喀斯特”现象比较发育,构成杭州西部内围山丘;③早二叠世纪的丁家山页岩,岩性较软易蚀,处于杭州复向斜轴部,形成西湖西伴丁家山低丘;④晚侏罗世的火山碎屑岩,构成横亘西湖北岸的长丘,此外尚有面积颇广的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和近代冲击、湖积层。上述这些不同时代和不同性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淋溶及其产物的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成土母质。一般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和湖积物等积类。

土壤分布受地表环境的制约,不同环境中,土壤分布具有不同的类型组合特点。

杭州市山地面积较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3.5%。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较明显,一般形成以红壤为基带,以红壤、黄壤为主体的土壤垂直带谱。其中,红壤土类分布在海拔650~700米以下,黄壤土类分布在红壤土类之上。当山体植被保存较好时,此界线高度下移;当植被状况较差时,界线高度上推。在山体中、下部的红壤带中,主要出现的是黄红壤亚类,黄红壤下面是红壤亚类,红壤亚类的面积很小。两者界线一般在海拔150米左右,但变异较大。由于山体中、下部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植被破坏及土壤侵蚀较严重,土壤分布较为复杂。坡度较平缓处常有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出现,土壤性质受到耕作影响;而坡度陡峭处,则常有粗骨土出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较大范围的基岩 裸露现象。此外,山体下部海拔相对较低处,母岩出露类型较多,常出现有石灰(岩)土和紫色土等;在山体中上部,母质变化及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土壤分布规律清楚。局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顶夷平面上,则因湿度大、坡度缓、排水不畅和植被茂盛等原因,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杭州市低丘缓坡区面积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该区土壤分布规律不明显,土壤类型繁多,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多形成以红壤土类和水稻土土类为主的不同形式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组合。在第四纪红土低丘缓坡区,自高而低,在岗背、坡麓和岙垄处,可相应依次出现有黄筋泥、黄筋泥田、老黄筋泥田等;在紫色砂岩分布区,常出现有紫砂土、紫泥土、紫泥砂田组合;在石灰岩分布区,一般也出现有油黄泥或油红泥与黄油泥田的组合形式;在凝灰岩、流纹岩等分布区,主要土壤有黄泥砂土、黄泥土、黄泥田、黄泥砂田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随着母岩类型、地形坡度和人为利用等的变化,土壤呈复区组合形式分布。

三、河谷平原区土壤

该地貌类型区土壤的出现和分布主要由河流沉积条件决定,土壤质地变化规律明显。河谷地区自然土壤多为沉积层理发育的潮土,多数已辟为水田,土壤组合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自河床两边向谷地两侧,依次出现有卵石清水砂、清水砂、砂田、培泥砂田、培泥田、半砂田、泥质田、泥筋田等。各类型土壤分布与河流平行,呈条带状。河流从上游至下游,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沉积物类型、质地等均不相同,土壤类型和组合特点也不一样。上游因山高坡陡,谷狭水急,洪积作用占绝对优势,出现的土种简单,且界线分明;中游因坡降趋缓,谷地趋宽,水流分选性增强,河漫滩开始发育等,土种不断增多,土界逐渐过渡;下游则因水流进一步减缓,河漫滩发育成河谷冲积平原,沉积物深厚,质地匀细,往往出现大面积泥质田,而畈心常因地势低洼,土壤内排水不良等原因,出现有小面积的烂泥田等潜育水稻土种类。

杭州市区有红壤、潮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

红壤。市区红壤面积1万余公顷。其中红壤亚类面积占10%弱,主要分布在留下、龙坞、转塘等乡(镇);黄红壤亚类面积约占80%,主要分布在西湖、龙坞、转塘、周浦等乡(镇);红壤性土亚类占10%强,主要分布在西湖、周浦、四季青等乡。

潮土。潮土是重要的旱作土壤。龙坞、西湖等乡河谷的老冲积物上发育有泥砂土;祥符、古荡等水网平原乡(镇)的塘、田、河边的高墩地上发育有堆叠土;笕桥、彭埠、四季青等地处高亢平原向水网平原过渡带的乡(镇)则广泛分布着粉泥土和淡涂泥。其中,经长期定向培育而成的乌松土和乌潮土适宜蔬菜生产,被称为“老菜园土”,已成为杭城的蔬菜基地。

水稻土。市区共有水稻土1.1万余公顷。西湖区水稻土面积占60%强,拱墅区近30%,江干区占10%。水稻土中以渗育水稻土亚类为主,占60%强;潜育水稻土亚类最少,不足20 公顷。在水稻土的土属中,以小粉田面积最大,达2700余公顷,主要分布在西湖、祥符、古荡、留下、康桥、上塘、半山、石桥等乡(镇);其它面积超过10 00公顷的土属有粉泥田、培泥砂田、淡涂泥田等。

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其东半部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西半部属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植物区系的温带、亚热带东亚区系成分的特征显著。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常绿阔叶次生林,但多数丘陵为马尾松林,毛竹林,人工杉木林,茶、桑、果园;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多落叶阔叶树。

全市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原生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现存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也仅分布在一些交通不便、坡度陡峻的地段,而针叶林分布却很广,约占丘陵山地面积的80~85% 。具体主要植被类型有:○1以马尾松、山木为主,伴有石枥、木荷常绿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梅家坞、五云山、北高峰,而由马尾松、白枥、朴树、化香、梧桐构成的落叶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则多分布于凤凰山、宝石山等地;○2以马尾松林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多分布于天竺山、北高峰、万松岭、虎跑山、葛岭等地;○3以苦槠林、木荷林、青冈林、米槠林、杜英林为主成片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别分布于棋盘山、黄龙洞、五云山、玉皇山等地;○4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多分布于九曜山、玉皇山、南高峰、龙井寺、飞来峰的灰岩山坡;○5竹林分布普遍,以云栖、韬光、黄龙洞、法相寺、大青岭最为茂密。○6以青栲、紫楠、大叶锥栗和青冈、苦槠、麻栎、白枥等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灵隐、烟霞洞、法相寺等景点保护区;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杭州”的来历: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赴诸侯大会,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陆”,因称“禹杭”,后来演变成“余杭”,隋代开始正式出现“杭州”这个地名。杭州又名钱塘。相传古代海潮侵袭,有当地豪门募钱筑堤,名“钱唐”,唐代为了避国讳改为“钱塘”。

杭州的景点与文化:杭州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西湖十景等最为著名。而在文化方面,在当地人民的努力下,杭州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建设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

个人实习小结 20XX年7月7日XX地理科学班学生在陈老师、徐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一周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许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比如杭州凤凰山、北高峰、南高峰等;还考察了杭州地区的人文景观,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的任务。

这次野外实习活动中我们的指导老师陈永林,徐祥明两位老师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感谢二位老师。

实习目的:了解定西市渭源县地形、地貌、地势以及植被分布状况,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的影响。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境内中西部,北靠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岭向西部的延伸地带海拔在—3000米,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平均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河流的阶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渭河河谷则主要为侵蚀阶地,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渭源县城的大部分面积和人口就分布在这个切割平台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级阶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渐抬升,也就是说,随着阶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数量分布呈一种下降的趋势。

(3)系云摩天太白山:

“不登太白非好汉,登上太白赛神仙”,游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太白山的奇伟雄宏,太白山山势险峻,酷似华山,因此,有“小华山”之称,(如图2)太白山海拔高约3300多米,在太白山山麓主要有人工针叶林(以落叶松为主),大约再向上两百多米逐渐由针叶林向灌木丛过渡,树木以乔灌木为主,如:桦树(红桦、白桦)等,在大约2000米处开始有了积雪,此时天上的雨滴变成了晶莹的雪花纷纷落向地

面,在这一带连灌木丛都少见了,大多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顶向下俯视时烟雾飘渺,真有一种神仙畅游的感觉,此时的山顶已是荒漠,只有进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几簇耐高寒的植物,显得特别荒凉,虽然这里没有终年积雪,但十月的天气已经让这里变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令人感觉毛骨悚然。

(4)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

这是在渭河源头的两条支流上所建的水库,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站在水库的堤坝上,看碧波荡漾,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切感。

水库的主要作用有:1、调节地方小气候,由于定西市内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旺盛,这样的水库就有了增湿降温的作用,使得地方气候呈良性循环的态势。 2、水库可以用来灌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渭源县人口打破靠天吃饭的单一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3、水库可以用来搞一些人工养殖,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 4、修建水库不仅对气候、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渭源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5)三国古道双石门: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双石门,(如图3)位于渭源县城南部40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64公里。这里集险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动物、历史传说于一体,是人们举行野营活动和探险的好地方。这里拥有11万亩的大草场,春秋季节,山花烂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许多珍稀动物,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难遇的冬虫下草,在11万亩的大草场(如图4)到处可见悠闲的牦牛、雪白羊群、以及几匹狂奔的牧马,双石门主要是断层构造在地质运动时一侧抬升,而另一侧下沉在露骨山脚下形成了形似山门的岩石——石门,因为有两道这样的石门,所以称这里为双石门。

在石门的岩壁上清晰可见那断裂岩石的层理结构,在石门的中间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这里有一股流水从石门中潺潺流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6)首阳山原始森林:

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其山势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葱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在这里曾留有伯夷、叔齐之遗骨,并有闻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如图5)让人不觉感叹到人类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过悠远深邃的幽径,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望着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一种征服万物的快感,此时,又有赞叹人类之伟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实习小结:

通过对各种自然风貌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层次的领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那包罗万象的环境,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领悟,更使我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触。

野外实践报告【篇3】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日益剥夺和环境破坏,我们对植物作为“绿色“生命的热爱也日益加深。作为植物学课程一部分的野外实践,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植物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这种亲密而平凡的关系背后,蕴含着多重的保护与探索意义。

一、实践行程及基础任务

本次野外实践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陵西公园。因为该公园地处市区及周围环境中生活着不少市民,所以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了各种常见的草本、木本及花卉。我们的基础任务是,通过收集各种植物样本,为后期的分类和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我们还对样本植物的生长环境、生理特征及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记录。

二、实践过程

我们采用了随机采样及专题采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个更加全面的植物样本库。在当天皎洁的阳光下,我们仔细辨别每一个植物,务必保证种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样本植物的外形、纹理、结构等细节,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后期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在实践中了解了不少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例如,我们对玄武区的气候、土壤及地貌等了解更加深入。这对于后期探讨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有着很大帮助。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了植物种群的数量和变化,这些信息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植物群落带来的影响。

三、实践成果及反思

采样的数据整理及初步分类后,我们可以看出玄武区公园各种植物的多样化,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复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像采样后所得到的那样看到丰富的植物生态系统。

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有些植物拥有复杂的形态和结构,我们采样时需要仔细分辨,这一点浪费了一定时间。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植物的学科知识有所积累,这样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总体而言,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践中,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时长两天的短暂体验,更是一次全面、有价值的学术活动。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事实采样、分类和记录数据的流程,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植物的保护意义。

2021年,我们的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植物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被妥善保护,这正是我们选择植物学野外实践的意义所在。我们期望在未来以更加多角度的方式探索植物的复杂生态系统,为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野外实践报告【篇4】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一、实践简介

本次植物学野外实践是在某省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时间为7天。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种植物的野外观察和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样品采集和标本制作。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植物形态、生态和分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野外观察和研究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

在保护区内,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的植物园,了解了当地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然后,我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到各个景点进行野外观察和记录。野外观察从植物的外部形态、生长环境,到花、果、叶、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对植物分类的特征、分类学的基本原理等进行了学习和讲解。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标本的制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实践结果

本次植物学野外实践,我们共采集了约100种植物标本,其中包括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草本等各种植物,通过对这些标本的制作和分类,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对各种植物的花、果、叶、茎等部分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形态结构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深入的加强。

另外,通过本次野外实践,我们还更深入地了解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认识到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形态、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对于今后的研究和野外观察都将有所裨益。

四、实践收获

通过本次植物学野外实践,我们有了更加深入的对植物形态、生态和分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野外观察和研究的能力。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形成了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氛围,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野外实践报告【篇5】

系: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生物(1)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摘要:实习时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好方式,从20xx年5月23日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动物学实习,通过实习让我们巩固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去了广西北海冠头岭、海底世界、三都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方,通过对动物形态的观察与描述,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同时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是我们的理论知识更扎实。

关键词:动物标本、昆虫、动物特征、制作标本

一.前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校园,学习的基本上是书本上的知识,离开书本,走到野外,就什么都不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加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20xx级生物全体同学参加野外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求我们认识海滨和陆地不同生活环境的主要代表动物,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活条件、动物体与环境的关系等。

(二)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观察和研究动物。认识动物,要联系环境条件全面地观察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理解形形色色的动物是怎

样生活和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初步掌握动物的采集、培养、麻醉、固定、保存、标本制作等一系列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习时间

20xx年5月23日~20xx年6月1日

四.实习生境

(一)北海银滩和冠头岭

1.银滩 细沙组成的海滩,栖息动物类、数量稀少。沙滩上常生活着感觉灵敏、行动迅速的沙蟹、砾沙星等。年平均气温 22 度,气候温和,年平均水温23.7℃。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

2.冠头岭 主要为岩石滩,由岩石组成的海滩,这是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有丰富的动物群。在礁石之间的岩池里、石砾间、石砾下的沙层,生活着各种动物。土质由砂质粘土、砂砾构成,地层结构稳定,承受压力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温度37.1℃,极端最低温度2℃。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 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最高为西北面的更顶山,海拔1665.5米;最低处是坝街附近的都柳江出境处,海拔303米,主峰尧人峰海拔1365m。境内山岭连绵,溪流交错,其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和平坝,在总面积中耕地占9.4%,林地占55.6%,草山占29.7%,水面占1.3%,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境内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森林覆盖率50.08%,是全省十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特征为夏长冬短,春秋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平均为328天,年平均降雨量1349.5毫米。有木本植物79科207属431种以上,珍贵树种12种,猕猴等野生兽类18种,白山鸡等鸟类17种,还有大鲵等两栖动物等等都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尧人山森林茂密,树木葱茸,群芳含笑,绿水环绕,波光树影,幽谷鸟鸣,静林蝉噪,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五.实习行程

20xx.5.23

今天出发了,期待在一天很久了,一路上,我们都很兴奋,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一个集体,期待着去做同一件事。 20xx.5.24

这是凌晨一点,醒来,车上只有师傅在专注的开车,我能感觉的.来自同学们均匀的呼吸,突然间有种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我们是幸福,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我想在多年后,我们这群可爱的同学在去看海的大巴上住了一宿,那将会是别样的。

20xx.5.25

无数次,想象你的样子,书上说:你是无边的,广阔的,蔚蓝的……那都是书上说的,见到你,踏着细细的、软软的沙,情不自禁的奔向你,浅滩上,海水温柔的抚摸着我们的脚丫,我们都开心的笑了,你像书上说的,广阔,蔚蓝,无边无际,但我更觉得,在你面前,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你是很咸 ,咸中带苦,那是因为你溶解了太多的盐,你如此包容,所以,你很富有。

20xx.5.26

九点就去海边了,一下车,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奔向海边,看看有没有宝贝。因为昨晚涨潮了,所以那些可爱的小东西都乖乖的躺在沙滩上。下午三点集中,大家手提袋里都装的满满的,都争着看对方都捡了些什么,都抢着要对方的。回到宾馆,大家把采到的水母、海螺、海胆、虾、贝壳、鳖等制作成标本。

20xx.5.27

参观了北海海底世界,它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海洋馆,分为A 、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以及奇特的亚热带鱼类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角蝶,一点蝶、月光蝶、人字蝶、海月水母以及云裳水母等海洋生物,还观看了人鲨舞蹈表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也看到了在陆地看不到的珊瑚、海兽、海豹。

20xx.5.28

离开北海了,北海,这是一个美丽、干净而又不缺阳光的城市。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不光获得了海洋生物的标本,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野外实践报告【篇6】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植物学是一门探讨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而野外实践则是植物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为深入研究植物学奠定基础。本文将就植物学野外实践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包括实践过程、相关知识体系和实践成效等。

一、实践过程

在野外实践之前,首先要对相关的植物学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参阅本学科的相关教材和科普读物,我们可以大概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植物,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实践重点和目标。

进入野外后,我们要寻找适合观察的场所。可以选择比较自然的环境,比如山林、草原、湖滨、海滨等。这些地方有利于我们观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实际状况,并且往往有着各种丰富的植被,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观察和研究对象。

有了观察对象之后,我们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比如放大镜、尺子、计时器、相机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重要的植物学指标,比如植物高度、叶面积、根长、花期、果实大小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大概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变化趋势,并且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提供了基础。

最后,在实践结束后,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较、统计和展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和推断,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可以对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以便更好地发挥野外实践的作用。

二、相关知识体系

植物学野外实践涉及的知识体系非常广泛,并且紧密相关。以下就是几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1、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它研究植物之间的种类、分类和命名规则等问题,并据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植物分类系统。在野外实践中,我们需要利用分类学的知识,对不同的植物进行鉴别和收集,并且将其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进行分类和研究。

2、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等各个方面。在野外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植物叶子、花、果实等不同结构的观察和比较,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适应策略。

3、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繁殖和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学科。在野外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植物所处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来了解植物在其中所扮演的生态角色和适应策略,并且将其与其他相关物种进行对比和分析。

三、实践成效

植物学野外实践可以产生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成果类型。

1、野外调查数据

野外调查数据是野外实践中最直接和实际的成果,它们包括植物高度、叶面积、根长、花期、果实大小等等,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提供基础。

2、实验结果和结论

有些野外实践可能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比如对植物施加不同浓度的药物、施肥等。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深度的数据和结论,进而推断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表现。

3、综合研究报告

综合研究报告是将野外实践中获得的数据、结果和结论,通过系统的整合和分析,提炼出科学的结论和推论,并加以撰写整理而成的报告。这种报告可以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科普宣传提供重要的作用。

总之,植物学野外实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野外观察和实践,让我们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能力,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这门学科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通过实践和探究,推动植物学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

野外实践报告【篇7】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野外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植物学野外实践旨在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认识,增加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地点

实践地点为学校附近的祖山公园,该公园拥有较为完整的植物群落,适合进行植物学野外实践。

三、实践方法

1.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采用肉眼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颜色、花、叶、果等结构及其发育、变化等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和识别的方法,这是最为直接和中肯的方法之一。本次实践采用现场观察法对野生植物进行分类鉴定、调查和记录,以增加其对植物的科学了解。

2.文献查找法

文献查找法是通过查阅相关的著作、文献资料,了解植物的分布区域、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信息,并与野外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的方法。本次实践采用文献查找法综合了解野生植物的基本情况和植物分类认识。

四、实践过程

1.采集植物标本

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植物采集工具和袋子,以便将野生植物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和研究。整个野外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了各种姿态和状态的植物,分辨其特点和区别,选择标本,记录野外样本名称、分类等信息。

2.文献查找和分析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些植物的科属、物种等基本知识掌握不足,为了加强学习和了解,我们查找了相关文献、书籍,明确了野外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3.数据汇总和分析

在完成野外观察和记录后,我们将所有野外记录整理分类,并与实验室中所收集数据进行比对,通过发现差异和相同之处分析,在形成对植物物种和分类认识上的深刻认识。

五、实践成果

1.植物分类学知识的提高

通过采集标本、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我们对植物的分类认识更加深刻和系统,了解了植物的科属、命名规则和分类原则等知识。

2.了解本地植被的区分

对于同一地区多样化的植物,野外实践加深了我们对本地植被的了解程度,如区分不同习性,结构和彩色,植被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表现,区分树种和灌木类等,同时对于植物的适应性生长环境更了解。

3.锻炼识别和记录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使用和锻炼记录、分析和识别技能,如发现植物,记录其名称、特征和状态,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比对和验证等,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应用都有益处。

4.培养了野外实践的应用能力

植物学野外实践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有关植物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对野外实践的实际应用能力,如野外观察和分类鉴定技能,以及分析和验证的能力等。

六、总结与展望

植物学野外实践是学习植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我们对植物的分类学知识、本地植被的区分、识别和记录技能、野外实践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在野外实践中,也发现了学习植物学知识的不足和需要加强之处,希望今后能够深入了解对植物的探索,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

野外实践报告【篇8】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前言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进化等方面的问题。野外实践是植物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本篇报告将分享我在植物学野外实践中的经历和收获。

实践内容

我们选择了一片位于校外的森林进行植物采样和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的方法和操作流程,首先进行了采样和标本处理。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植物群落,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采样时,我们要注意选择结实的、健康的和正常的植物,并按照规定的采样量进行采集。采样后,我们要对样本进行鉴定、记录和标本制作。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包括密封、贴标签、记录编号等。

完成采样和标本制作后,我们开始对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使用万能手册和专业书籍对植物的分类、形态和生态特征进行了了解,然后在实地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为了更好地完成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还使用了显微镜、放大镜等设备。在观察和记录时,我们注意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应特征、生长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分析和理解。

实践收获

通过植物学野外实践,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1.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和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分类学概念和方法。

2.掌握植物采样、标本制作和实地观察的技能,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生长环境和适应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态学概念和方法。

4.认识到植物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科学和探索科学的乐趣。

结语

植物学野外实践是植物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采样、标本制作和实地观察,注意规范化的操作和记录,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探索。

野外实践报告【篇9】

实习地点: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

实习时间:xx.11.13~xx.11.15

实习内容简介:

㈠xx.11.13下午四点整从地质大学教一楼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车程之后到达营地,扎营、生火做饭、休息。

㈡xx.11.14全天正式实习活动。包括:攀岩、定向越野、扎竹筏、溜索。

㈢xx.11.15早上打算举行桥降,但是由于天气原因被取消。所以1~4组先行撤离,我们5~8组原地待命,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实习内容详情及其感想收获:

准备了好久,期待了好久,终于道观河实习之旅就要拉开帷幕!集其好装备跨上汽车,一切神秘的面纱都将被一一剥开,心情异常急切和激动。记住这一刻“xx.11.13”。汽车在马路上奔驰,明明开的很快的,可我就是觉得它慢,因为我急啊!我恨不得它马上就到,马上就到那听闻也久的道观河。

一路上我眼都不想眨,因为我想记录下沿途的所有风景、在脑海里刻录出所有发生的新奇。天气很冷,可是我的热情却半点不减,加上第一排的黄金位置,我更可以好好地欣赏一路上的千奇百怪、变换万千。

入冬了,可是路边树上的绿叶依旧,偶尔还会看到金色的黄,狠狠地大饱了眼福。花没有,即使有花,你也会怜惜她不该在这样的寒冬出现,这样的季节应该是饱经风霜了的粗壮的枝丫来抵御。就像我们这次一样来学习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体验一样。

终于要到了,到了,随着汽车驶入一片漆黑的森林,我知道,我们的目的地就要到了。看看时间,两个小时过去了。六点多,郊外的天已经是漆黑一片。下了车一阵寒气袭来,瞬间打了个寒战。四周很是凄凉,没有一点人烟,有的只是路边被遗弃了的别墅<不知是被遗弃了还没有修建成功>。慌郊野外出现这样一个黑呼呼的东西,不免有些感到恐怖。不过有那么多人在,也就不怎么觉得害怕了。寒冷、恐惧一起袭来,也许这就是野外生存必须经历、必须克服的身体、心里双重压力吧!

在老师们的安排之下,我们找了个靠湖边的平地扎营。四周的黑暗不是几只手电、头灯就能够驱散的。不过没关系,体验嘛!生存嘛!就是要锻炼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能力。旅途的劳累,加上寒冷的气息,首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要在寒冷大风之中生火,是相当难的,不过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生火做到了,而且还把饭做好了。借着台灯,在河风之中就餐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野外不像在家,必须还得准备自己睡觉的地方。虽然从来没有过搭帐篷的经历,但是看看老师的指导,自己也就会了。找了块平坦的地方,自己搭起帐篷来。我始终相信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终于,帐篷搭好了。由于一路劳累,加上天色以晚,今天就到此为止。

专进自己的帐篷和同学们分享从未有过的经历,我们没有喊累、没有气馁,觉得这就是我们应该经历、应该掌握最的基本的生存能力。夜里两点多醒来了,因为地上的寒气太重,装备根本无法御寒。队友之间相濡以沫,相互依偎,与寒冷抗争着。四点多又被冻醒了,天气真的很冷,明显可以听到外边寒风在呼啸,就这样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天气变了、更冷了、风更大了、草地上都霜冻结冰了。借着初生的太阳的亮光,现在才能清楚看到周围环境的全部:这是一片风景区<也许还没有修好>,帐篷靠湖而搭,后面是好几栋未成修好的别墅。不管有多寒冷,我都不会改掉自己的习惯,像往常一样洗脸、刷牙。拿了洗漱用品来到湖边,才发现好大的雾啊!风依旧刺骨,但是还是不想错过这么好的风景,拿出手机来满足自己的“贪心”。水确实很凉,什么叫做“像刀割一样”,试了才明白“不是像,而是就是刀割”。

太冷了,队友们都换装备啦,几乎所有人都穿上了袄子、戴上了帽子。不过没有人懈怠,都个行其事、个施其实。有的找材火、有的去河里打水、有的生火做饭。没有约定,但是同学们却施行地井井有条;没有指引,但是同学们却履行地风风火火。不一会儿,吃饭的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吃饭,在这野外、寒冷的地方吃上热心的饭菜真的让人很温馨,这足够驱散所有的身体、心里障碍。这些只是准备,真正刺激的还在后面……

由于人数很多,为了提高效率,所以各项活动必须得分开进行。首先是一起把扎竹筏用的竹子全部搬运到河边。再次就是分小组活动,我们是第八小组,首先被分到了纳入比赛的攀岩。攀岩是我们学校的强项了,以前在学校学习的也只是简单的试攀,真正实习过的就是岩降。不过这次是攀岩。环境相当野生,绳子是刚绑上去的,当摆动绳子的时候还有石头、篱巴从山岩上落下,还是挺吓人的。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必须攀爬到顶,但是只记其中五个人的成绩<男生三个、女生两个>、以时间最短为胜。由于我们组人才倍出,所以我就没有自荐啦!结果却证明“我是最好的”。不过没关系,没有我的成绩照样是第一名,因为我们组的金牌选手强悍女——揭娇,她可是比有些男生还快哦!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肯定不相信。不过队员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这是集体项目,记的是总成绩。拿下了第一局,开门红啦!当然还会再接再厉的。攀岩实习,我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个攀岩高手呢!嘿嘿!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接下来下一项“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是借助于指南针、所给地图,找出地图上标记的点的实践活动。想来这是我们强项了,因为这样的实习我们做过,不过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规则:时间两个小时之内找到所有的点,如果率先完成则按完成时间算;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按所找到的点的个数算。活动开始就遇到了麻烦,第一个点怎么也找不到,不管大家怎么找都一无所获。最会冷静下来想想才发现图纸是以前绘制的,而现在河水干涸了,所以要找到以前的水平面才方便选找所有的点。就这样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所有的点。定向越野,我犯了错误,我没有跟大伙儿在一起,犯了冒进错误。不过还好,没有影响大家的进度,还找了一个点。定向越野收获的不仅仅是要有团队意识,收获的更是要用智慧的眼光看问题,怎样才能用智慧的眼光看问题呢?那就是必需得学好基础知识。这就是用处……

接下来就是溜索啦!也许这是大家所迫切期待的,因为它激励。两个山头之间条绳索相连,人在绳索上从一边滑过到另一边。相当具有挑战性,不仅挑战你的心里极限,而且挑战你的身体极限。要从上边滑过,睁开双眼,而不叫出来,那才是叫勇敢。再怎么胆大的人都不免有些心虚,因为太高了,掉下去……轮到我的时候,在空中转了几圈,再往下看看,相当吓人,于是我便抬头看着天,一瞬间就过去啦!过去了,又想继续玩……呵呵!溜索,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要勇敢,什么叫做危险。生活之中何常不是这样呢?生活在温床之中的我们,更应该体验一下生活中的危险,居安思危,练练自己的胆识。

再者就是扎竹筏,竹筏是老师扎好了的,我们最后一组就只能体验体验水上漂啦!这时已经是三点多了,很多同学都冷的受不了了,几乎所有活动也做完了,所以大多同学都走了,只有我们第八组。不管,就是厚着脸皮也要体验体验水上漂<说实话,我是差点放弃了的,但是为了这次野外生存体验的完整,再怎么都要试一试>。冷,是不言而喻的、在所难免的,脱下鞋的那一刻,真的冷到骨子里啦,脚不自觉地战栗,但是“人”的本性告诉我“不能放弃”。踏上竹筏的时候有点左右晃动,根本就不敢左右移动,重心都不敢偏半点;划动的时候有的前后摆动,所以要全心全意的来平衡它。静静地划动了,静静地可以自由晃动、摆动了。就这样,水上的动作开始自由、随和起来。成功了!成功啦!真的能行了啦!虽说自己会游泳,但是还是有些畏惧,毕竟是冬天,是寒冷刺骨的湖面。“水上漂”让我体味到了从不会到会的成功喜悦,让我明白了,只要敢去尝试,什么都是可能的,让我学会了划水,学会了去协调自己、协调和同伴之间的配合能力。

今天的苦累活就是这么多啦!接下来就是一起杀鸡做饭吃好的啦!呵呵,不是我嘴馋,其实我是不杀生的<自从汶川大地震之后,我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生命太脆弱了,所以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杀生,包括一只蚊子>,不过这是这次活动的一个项目,当然我也不会杀的,我们组那么多人才。别人杀鸡,我会躲得远远的,当大家都在一起烫鸡的时候,我在为鸡祈祷,只能在一旁看着,可怜啊!晚上吃饭我都不吃鸡肉,还是吃萝卜健康。别看是小小的杀鸡做饭,就是它花了我们好几个小时呢!呵呵……

也许你也没有想到吧!这些活动过后,晚上还有一个篝火晚会!虽然听过,但是没有参加过。虽然是刚吃过饭,但是还是很寒冷,特别是风吹过的那一刻,全身骨骼肌都在为此战栗、积蓄能量。不过当大火点起来的时候,家的感觉就历历在目。当然,篝火晚会是要有活动的,首先就是热身,就是分组k歌,1~4一组,5~8一组。同学们的歌声早已把黑暗和寒冷驱散,伴着火苗噗哧噗哧地响,同学们的心也在歌唱。再者就是颁奖,老师说我们组攀岩第一,总成绩第二,还发了物质奖励呢!呵呵!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开心,快乐,就行。更喜出望外的是这次活动还放了烟花、还有方老师的出色表现,秀出了男人别样的一面。真的很意外,没想到,在这里会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娱乐,又增长见识。

有了前天夜里的经历,昨天晚上穿了好多衣服睡,虽然不好受,但是还是很暖和的。早上起来,还是像往常一样洗漱。更冷了,听老师说要下雪了,所以取消桥降这个项目,而是分批转移回去。首先回去的是1~4组,我们5~8组的原地待命,等他们到了再来接我们。但是我们没有抱怨没能首先回去,因为苦必须是要人来受的,我喜欢自己受苦,而让别人快乐、幸福。当然,我们在这里也不是单纯的等待,我们做了好些活动呢!一个就是考验耐力的,同学们相互搀扶着半蹲着走完好几圈,没有人叫累,也没有人放弃。还有就是“青蛙王子”它考验我们的反映能力、配合能力和牺牲能力。再者就是“信息传递”,不管通过什么措施,把老师所给的信息完全不变的传到前面同学那里,再告诉老师,看看出入有多大……

回来了,但是心思还是在那里回荡,依依不舍。虽然只有那么两天,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永久的,特别是小组的成员,在短短的两天内建立起来的友谊,更是让人难忘。就像我们qq群里边写的一样:一个美丽的错误让我们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点上~~时间虽短,友谊长存~~wonderful!!!

野外实践报告【篇10】

"野外实践报告"

我们学校的生态实践课程,依托着学校校园周边的生态环境,让我们今天迎来了一次关于野外生存的实践。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城市聚居的喧嚣,走近了大自然的怀抱。

出发前,我们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意识的培训,这给我们的实践旅程带来了保障和信心。我们携带着必要的工具和装备,如睡袋、炉子、储备食物、背包等,并按照老师的指示组建了队伍,开始了这段非凡的旅程。

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凉风习习,草木葱茏,距离市区有近两个小时车程,在茂密的木林中充满着神秘感。在进入森林之前,老师对于大家入森林规则进行了讲解,并带领我们进行了生活设备和救援装备的检查,强调了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

然后,我们进入了森林的深处,用时约三个小时。途中,我们注意到了许多和城市区域非常不同的林中景象,红色的杜鹃花、大叶子的芦苇、获得高地的紫羽菊,还有被树缠绕的红色藤蔓,自然石墙等美丽而神秘的景观已经开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带着兴奋和期待,一步步前行。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开始了野外生存的实践。我们首先搭建了简易的帐篷,通过阅读帐篷使用说明书,并权衡其张力和稳定性,终于成功搭建出一座坚固的帐篷。接下来,我们建了一个简易的火堆,制造出烤肉等食品,火堆的火势不大,但是温度足够高,用来煮开水和烤制食物是完全够用的。我们在森林中采集了松果、速生竹笋、柴草等食材,并用炉子进行烹饪,大家在野外吃的食物仿佛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每个人都体验了野外生存所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也终于迎来了几个伴随着欢乐时光的夜晚。晚上,我们在森林的中心展开野外烧烤和采集草莓,野放烟花等活动,大家都没有想到在野外生存能够如此有趣和挑战,都收获了珍贵的人生经验。

在野外生存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些森林中的问题,例如昆虫叮咬、天气变化等。但是,我们快乐地克服了它们,并且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生活。整个过程中,老师安全复核和讲解,对于我们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校外实践中,我们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知识,收获非常多的人生经验。生态实践的旅程一次次地验证着,只要我们拥有满怀信心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收获成功和经验,并在实践中将其不断转化为生活中的财富。

相关下载

相关文章

下载排行

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